中国·金沙棋牌js6666(官方)app手机版下载


学刊编辑加工如何与时俱进?

2013年01月07日

摘要:浅阅读与深阅读在阅读符号、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阅读的目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浅阅读可以让读者发现值得深阅读的东西,而传统阅读积累的功底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准确。学术阅读是一种传统阅读和深阅读,在网络信息时代,学术阅读也呈现出浅阅读的一些特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主体应该根据阅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的变化,注意论文题名的吸引力和摘要对论文的推介、展示作用,合理利用“浅阅读元素”,以增强论文的吸引力,扩大期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学术阅读学术期刊编辑加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播科学文化等信息的媒介从传统的书籍发展到现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及移动电子终端等,信息量海量膨胀。但是,海量信息在短时间内给人们的注意力与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人们面对大量信息而无法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时,不免会患上“信息焦虑”症。人们为了摆脱面对这些海量信息所产生的无形的压迫感,浏览、跳读、读题,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等浅层次的阅读就成为信息处理的一种应急反应,成为阅读的必然选择,于是出现了传统阅读与浅阅读并存的阅读状态。 

一、浅阅读与深阅读 

“浅阅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指的是有悖于传统的细致深入的阅读方式,读书一味地浅尝辄止,不在精神和思想领域作更多探究。浅阅读是与传统阅读相对的。传统阅读即深阅读,强调的是精读、细读,通过阅读,达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记忆、消化,进而使其变成阅读主体的知识积淀。 

浅阅读和深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二者在阅读符号、阅读内容、阅读目的、阅读程度上有普明显的区别。但是,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二者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阅读和浅阅读只是不同阅读习惯,选择“浅”未必就是绝对意义上的“浅”,更重要的是,浅阅读可以激发兴趣,让读者发现什么才值得深阅读,而传统阅读培养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细和准确。它们之间泾渭分明,但绝不相生相克,对阅读者而言,只是意味着宽泛的选择和不同的快感。从目前来看,传统阅读和浅阅读同时存在,并且让人们各取所需,因此,传统阅读和浅阅读之间完全可以相得益彰互为补足。我们不应该对浅阅读或深阅读抱有偏见,在强调浅阅读的娱乐性时,对于深阅读不必过于怀揣严肃和敬畏之心,因为在深阅读的过程中,当阅读主体真正读懂读透了著作的内容并与著作者产生了精神共鸣时,那种愉悦和兴奋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强调深阅读的深入透彻时,对于浅阅读也不必过于轻视和不屑,因为浅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面对海量信息,能克服信息焦虑症,抓住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有时,因为浅阅读(读缩写、看电视、听讲座等)的启发和吸引,阅读者对相关原著又进行了认真的通读和品味,浅阅读因此演变成为深阅读。 

二、浅阅读与学术阅读 

学术阅读有很明显的目的性,即为了寻求专业知识或为了解决某一学术问题而寻找佐证、参考方案等。学术阅读要求阅读者拥有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因此,学术阅读是专业阅读,也是一种传统阅读和深阅读,其阅读对象具有学术性、理论性、经典性、专业性的特点。由于阅读对象抽象枯燥、深奥难懂,阅读者必须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学术性、专业性信息十分丰富,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获取信息变得十分便利。在印刷媒介占主流的时代,专业技术人员常读的学术期刊为几种或十几种,最多也不过几十种,而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专业期刊都可以读到。在中国期刊网上,选择某一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能会搜到成千上万条信息(论文题录),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学者们也可能产生“信息焦虑症”。逐一阅读很不经济,也没有必要。于是学者们首先采取的是浅阅读中常用的方法,即选择式、搜索式、跳跃式的办法对信息进行过滤。一般来说,学者们通常用有吸引力的标题、权威作者、权威期刊、最近的文献作为筛选的标准对相关信息进行下载,再对下载后的文献进行浏览,通过读摘要、读文章结构、读参考文献、读作者的学术身份等办法确定所要打印或存储的文章,也就是下一步要做深阅读的文章。可见,浅阅读的快速和高效让学者们很容易从众多文献中发现自己认为值得审读阅读的文献,而传统阅读所养成的学术功底、学术眼光、学术鉴赏能力可以让学者们的选择更加精细和准确。 

三、浅阅读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加工 

既然当下的学术阅读也带有浅阅读的某些特征,阅读者对学术文献的选择和阅读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那么,如何应对浅阅读时代阅读者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的变化,让学术期刊对阅读者更有吸引力,让学术期刊最大限度地抓住读者,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精心加工论文题名 

题名“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勾文之要”的“要”既要求题名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利于选定关键词,也要求题名简洁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在传统阅读中,读文先读题,读刊先读目。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可以极其便利地获取各种信息。在网络数据库检索中,题名被从文章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检索对象,人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时,首先看到的是题名,好的题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能提高文章的阅读率。如果题名平淡,读者就很可能不会阅读全文。因此,要提高期刊的传播效率,提高转载率和引用频次,必须重视题名的编辑加工,使题名规范精当,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第一,要使题名更有新意。这里的“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有个性,不与其他文章类同;二是有创见,能反映出文章内容的新颖之处。笔者以题名为检索项输入“学报的困境”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共搜到42条题录,其中至少有10条非常类同,列举如下: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的困境和出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学报的困境及摆脱困境思考(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3期) 

论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发展(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发展对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和出路(新闻界2006年第6期) 

我国高校学报的困境与出路(新闻知识2007年第6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中国出版2006年第7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症结与出路(编辑之友2006年第6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及改革思路(报刊之友1999年第3期) 

高校学报的困境及其对策(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2期) 

上述10个论文题名对各自的文章内容来说,可能是非常贴切的,但在数据库中,由于题名之间的类同,看不出各自论文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因此,编辑在对论文进行加工时,既要注意论文题名的贴切性,又要注意论文题名的独特性,使其反映出论文的创见;必要时,在网上搜索一下,看有没有类同的。这样才能使阅读者在“读题”时就被吸引,使文章不被淹没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要使论文题名更加简洁明了。首先,要删去题名中的非信息成分。题名中的非信息成分是指题中有而文中未述及的部分;也就是说,题名的内涵超出了文章论述的内容,题大于文。如:题为《猪乙脑病毒HW株的全基因组的克隆及流行病学分析》的文章,题名提示作者做了两方面的研究,即“猪乙脑病毒HW株的全基因组的克隆”和“猪乙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但整个文章根本没有涉及流行病学分析的内容。这样的没有忠实地反映文章内容的题名一定要修改加工,去掉非信息成分,使题名更加确切。其次,要使题名所指明确。有的题名不能提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如:题为《文学常识:何时掀起你的盖头来?》的论文,研究了历年高考试卷中文学常识所占的比重及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作者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分析也较深入,但是题名不够严谨、缺乏学术性不仅不能统领全文、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而且让人不知所云。编辑在做加工时将题名改为“从高考试卷看文学常识的境遇变迁”,并得到作者的认同,修改后的题名所指明确,题能驭文,文亦能对题,读者通过题名就能知道文章的内容。最后,要补充题名中缺失的信息。有的题名的内涵小于文章的内涵,也就是说题小于文,读者“读题”读不出论文的全部内容。针对这种情况,编辑一定要补充题名中缺失的信息,使题能驭文。 

2.精心加工论文摘要 

论文的摘要要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以较少的文字表达全文的信息含量,让读者通过摘要的内容快速判断论文有没有通读甚至精读的必要。摘要的“要”就是要点、关键、核心。摘要就是忠实原文,摘其要点,就是文章的观点、方法、结果、结论的概括与表达。读者读论文的摘要与浅阅读中的读原著缩写一样,通过摘要了解论文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学术需求判断全文有没有通读的价值。读者有的时候读完摘要就认为不需要阅读全文(即读题),有时候读完摘要后对部分内容感兴趣并选读文章的部分内容(即碎片式阅读),有时读完摘要后就迫不及待地通读全文(即深阅读)。在网络传播时代,摘要不再仅仅作为文章的要素而存在,而是作为与正文同样重要的可以独立存在的短文。它对文章的内容和传播起着推介、展示作用,只不过这种推介必须是客观的和不加任何评价的。好的摘要除了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外,还要对读者具有吸引力,吸引读者读完摘要后自觉阅读全文的内容。为了让摘要具有吸引力,让其推介作用明显,编辑在进行论文摘要加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删去冗余。冗余信息不能体现文章之“要”,直接干扰、遮盖摘要对文章内容的推介、展示作用,影响论文的传播效果,因此,必须删去。 

首先要删去介绍背景的文字。 

例1:文章题名为《再论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其摘要是:新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85)中的斜截面强度计算是采用了本文作者所提出的剪切强度控制区下包线的理论。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发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构造——1985年设计规范背景资料汇编)一文中叙述了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在矩形梁中的应用。本文是该文的续篇,介绍了新规范中T形梁的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的背景材料。 

这篇摘要的大部分文字在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只有最后一句话与文章的内容有关,但只是提示性的,缺乏独立性,不读正文的内容读者根本就不知道“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的背景材料”。 

其次要删去评价性文字,使摘要更加客观,对文字过长的摘要,要加以简化,使之清晰明了,知方便读者阅读。 

第二,补充不足。摘要的不足主要指不完整、不独立、文章的亮点与作者的创见不突出。如例1删去介绍背景的文字后还要把“新规范中T形梁的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的背景材料”有哪些交代清楚,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有的摘要与文章的其他要素互补互现,不能独立。如: 

例2:有一篇文章的摘要是:借鉴文献1的方法,对进城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文献1”即文章的参考文献,作者究竟用的什么调查方法,必须阅读文献1和正文才能知道。这样的摘要与参考文献、正文连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必须修改。对于重复性选题一定要在摘要中把论文的新内容与作者的创见体现出来,以弥补文章题名新颖性不足的缺憾。 

3.排版上合理利用“浅阅读元素” 

一直以来,学术期刊强调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创新性,而比较忽略外在形式对读者的吸引力。为了加强版面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学术期刊在版式的设计上可适当运用“浅阅读元素”。所谓“浅阅读元素”是指平面媒体通过版式、图片、导语、色块小标题、粗体字提示性文字或者装饰性文字的段落,来引导读者更为简洁明快地找到信息,更为准确无误地理解信息,进而进入期刊的深层阅读,“浅阅读元素”最能体现浅阅读的直观性,它以更为通畅的信息呈现形式,展现期刊的深度报道内容。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加工和排版上,好的版式和表现形式有利于内容的表达,也有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因此,学术期刊的文章结构层次要分明,各级标题要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让读者通过井然有序、内在逻辑性强的标题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和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将文章中富有创见、富有哲思、特别精辟、可以作为文眼的语句用粗体字加以提示,以吸引读者。对于优秀的论文,可以在题名之前加上“编者按”或“编辑推介”,引导作者阅读。排版上合理利用“浅阅读元素”的作用是便于读者从一本刊中快速找到好文章,从一篇文章中快速找到最有价值的文字,让读者阅读时顺心高效,久而久之,读者就会喜爱你的期刊,进而成为忠实读者。 

当然,学术论文的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论文的各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逻辑联系,其重要与否是相对的,我们不能像分离油和水一样容易地分离它们的价值和非价值。因此,在编辑工作实践中,我们在基于浅阅读的特点、借鉴其他媒体的方式改进编辑工作时必须结合学术期刊自身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不能一味地“浅化”和“大众化”,学术期刊学术本位、内容创新的宗旨是不能改变的。


(原文标题:《浅阅读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加工》,百道网,2013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