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
社店强对接顺时而为
社店关系已从让利互惠向共生共荣转型,开始向全方位、多形态、大纵深的方向发展,渠道、物流、营销合作之外,在内容生产、品牌经营、资本运营上,社店双方也在加大合作力度。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合作融合已成趋势,社店多方面、多角度强对接,是大势所趋,也是顺时而为,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联合举办的2014年营销恳谈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主办的“首届全媒时代社店营销实务对接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首届“新华书店卖场营销经验交流会”以及多元渠道的合作开拓等,都取得了较好反响,对推动社店双方未来发展、强化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链接:7月4日2版《中版集团举办营销恳谈会,与13家省市新华纵论出版新生态社店深合作》;11月7日8~16版《首届全媒时代社店营销实务对接会》专刊
打造O2O智慧书城 升级到3.5代
2014年下半年,新华发行集团O2O建设步伐加快,从传统的围绕图书、教育产品线上销售的电商平台到跨界拓展的食品电商,从单纯的售书网站打造成新一代体验式“智慧书城”,从微信宣传到微信售书……发行集团对电商平台的关注力度空前加强,从主打特定人群文化消费、满足某一领域用户需要的垂直电商模式向综合电商转型,并通过文化营销增强吸引力。而结合微信、线下体验等形式的“智慧书城”概念的提出与打造,以及互动、体验元素的引入,则是传统发行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尝试。
1995年,国内第一家大书城广州购书中心开业。在即将进入大书城建设20周年之际,多家发行集团旗下的大书城开启了新一轮重装改造开业潮,减少图书品种,引进更多文化创意产品,成为集阅读、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全面进入实体书店的“3.5代”。24小时书店以及一批个性小书店也陆续开业,显示了发行集团对线下渠道的细分深拓和创新经营。
链接:7月11日6版《数字教育大潮来袭新华发行集团应对几何?》;7月25日1版《实体书店隆装进入“3.5”代》;8月8日9版《北方图书城天地店打造“诚品式”体验店》;9月19日13版《创新概念:爱·味道书屋主打浪漫牌》;10月10日2版《新华集团三大转型三大气象》;10月24日6版《武汉首家24小时悦读生活馆——物外APM开业》;11月18日7版《深圳书城云书城&微商城上线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11月21日3版《“智慧书城”智慧在哪?》;12月5日13版《宁波市首家“女性书苑”揭牌宁波新华书店试水主题书店》
民营策划商开启数字出版新模式
2014年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利好,让民营书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些民营策划商抓住了“网络出版和对外出版特许经营权”的机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出了诸如数字出版1.5模式,与科技企业联合推出数字课堂和电子书包应用平台等新产品,并开拓电商平台、微书城等新渠道,为民营策划商的发展添活力。
数字出版1.5模式,是利用APP学习软件和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的互动式问题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在安徽经纶文化传媒集团实现了成功尝试,并找到了清晰的赢利路径。在书业企业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今天,民营策划商正利用自身内容资源优势,或自力更生、或合力拓展等,多形态、多途径进行内容传播,实现传统资源的保值、增值和企业多元发展。
链接:7月4日3版《重庆五洲集团携手创而新公司打造数字云平台》;7月25日7版《经纶文化传媒集团科技改变出版数字出版的1.5时代》
专业出版
出版业“基地”多样化生长
近年来,出版机构纷纷建立实体的出版产业基地,其中有促进青少年读书习惯的阅读基地,有触及业外打通产业链的文创基地,有以培育出版后劲为目的的人才基地,有立足教学和研究的培训基地,形成多元化的生长势态。不难发现,这些主题各异、形态多样的基地,均以“出版”二字为核心向外辐射,不仅有助于产业链延伸,同时反哺“出版”,不断为出版业提供科技、智力、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支撑。
链接:8月22日7版《出版业“基地”多样化赢机遇》
出版机构布局幼教产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对学前教育立法的契机,加上妇联系统的支持,亲子园大量兴办,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关于早期教育的图书、音像制品、玩具大量涌现,加上网络的推广和普及,不少家长特别是新一代家长十分关注早期教育。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嗅觉敏锐的出版机构近些年在幼教市场逐步展开布局,意欲深挖“学龄前儿童”这一消费富矿。其运作模式,一方面是开发幼教图书品牌,特别是电子化产品成为一大主流;另一方面则是创办幼教机构、或与幼教机构合作,深化幼教品牌,直接介入幼教市场。
链接:8月15日3版《出版机构布局幼教产业抢先机》、《出版如何投资学前教育》
出版业掘金旅游文化
随着旅游文化的升温,旅游出版也得到进一步扩容,旅游图书的品种、数量大幅攀升,尽管销量还在增加,但增长率却已在放缓。加上网络上大量免费、丰富的旅游资讯、地图信息,更在蚕食这一消费市场。面对现状,一些出版机构开始深度挖掘旅游出版的文化内涵,既有向外的延伸和尝试,譬如挖潜旅游项目;也有向内的开发和再造,譬如发掘创意产品。同时,在传统旅游图书的策划上,也追求不同于网络提供的旅游信息,强调差异化和特色化。
链接:8月8日4版《出版业掘金旅游文化新思路》、《出版如何发力“在线旅游”?》
出版青睐商业文化地产
“商业文化地产”日渐成为出版界的高频词汇,一些先行者以服务出版主业为目的,纷纷试水商业文化地产的发展。以凤凰传媒旗下的江苏凤凰置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每一个项目从拿地、设计、配套、服务以及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在围绕“文化核心”展开,深植于城市历史发展及区域人文内涵。如安徽出版集团与安徽省投资集团“战略牵手”,其中就包括共同开展文化置业、地产营销等业务。
在出版传媒企业圈地之时,房地产大佬们也对“商业文化地产”的定位颇感兴趣,主动寻求出版传媒企业入驻、合作,从而实现商业地产的“文化味”。2014年9月,海航地产“城市慧馆”首家模范店在北京揭幕。2014年3月,万科和中信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宣布将在万科的大、中、小三级商业中全部引进中信书店,以丰富万科商业的形态。
链接:10月14日3版《出版业试水商业文化地产成风尚》
教育出版
大学社推动多层面改变
在媒体大融合、出版大探索的背景下,大学社群体逐步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诸多大学社正在从思维到实践上推动多层面的改变:如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树立用户至上思维,做强出版主业,实现内容融合;树立开放共享思维,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平台,实现技术融合;冲破“专业”人才壁垒,打造全媒体领军人物,提升编辑整体素质等。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社尤其注重通过联合协作实现突围。一些大学社还积极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跨界发展。
链接:11月7日2087、2088期合刊2版《大学社在融合中走向发展新高》
出版社品牌活动升级促转型
近两三年,很多教育类出版社都在尝试以品牌活动推动营销转型,试图在更深层次上为发展提供新动能。持续推进、主题鲜明、与终端密切对接是这些出版社培育品牌活动体现出来的三大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阅读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咖啡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阅读经典·收获正能量——打造一生的读书计划”、“阅读越快乐·创造美好生活”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民说”、“理想国”系列活动都体现了以上特点。这些品牌活动的核心特色还表现在复合型运作及其带来的复合型功能。很多以阅读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已经实现了跨界、跨领域的合作,借助媒体资源,或通过合作的方式扩散影响力。这类品牌活动甚至可以拉动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如外研社将“阅读季”定位为向“综合性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启动阀和拉动器。
链接:10月28日2085期2版《品牌活动升级促出版社营销转型》
大众出版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成立集团
2014年12月1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社计划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利润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作为单体出版社实现这么高的目标难度相当大。但如果是以集团化的方式来运作,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就可能实现。”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说。
与2013年年底成立的长江少儿出版集团以法人联合体形式组建不同的是,此次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由单体社内生裂变而来的法人实体少儿出版集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公司下属7家子公司,不排除上市可能。一方面提升一般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和单品码洋效率,张秋林所预言的“童书大畅销书时代”将在成立集团后一一兑现。另一方面,打造少儿创意文化的核心增长极,聚焦少儿创意文化产业,拉长产品的价值链。集团成立后,资本会成为最强大的推手,相关产业的并购重组将陆续展开。
链接:12月2日3版《张秋林:站在新的创业起点》
网络文学市场风云变换
2014年,盛大文学一家独大的网络文学版图已然改变。互联网巨头的介入让网文行业重新“洗牌”,但也在制造一场“鲶鱼效应”,激发出更大的行业发展动力。
2014年11月,百度文学在京成立,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学网站纷纷由PC平台向移动互联网迅速升级转型。除盛大文学众多子品牌外,三大电信公司移动阅读基地、亚马逊、京东、当当、多看、91熊猫看书等都加入战团;豆瓣阅读、亿部书城、鲜果读书等应用也在圈定自己的读者群。腾讯微信与腾讯文学的嫁接让外界充满想象,目前腾讯文学已完成移动产品布局。
链接:12月2日3版《百度文学整合子品牌以IP为核心发展产业链》,5月23日1版《网文行业多强并起变革时代到来》
移动客户端品牌涌现
随着移动阅读客户端品牌的崛起,腾讯、百度、盛大文学、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四大拥有强大用户基础的巨头在2014年完成了针对移动阅读领域的内部资源和业务方向调整。
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已汇聚40多万册优质正版图书,形成涵盖原创图书、出版图书、杂志、漫画、图片、听书、专业书籍等产品体系。“和阅读客户端”目前已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阅读类APP客户端,每月访问用户超4000万,成为移动互联网阅读第一平台。2014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创新推出2014飞悦版客户端系列,又推出“和阅读”iPhone版客户端,“和阅读”安卓版客户端3.0版本8月也崭新上线。新版本在富媒体化阅读体验、社交化互动等方面持续优化创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巨大资源和资本急速涌入的同时,移动阅读领域并没有出现寡头化趋势。在移动阅读客户端市场占有率方面,前6位的品牌合计占有率刚刚超过6成。显示移动阅读市场维持着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互联网细分领域的独特生态环境。
链接:8月12日1版《移动阅读客户端品牌之战正酣》
多方合力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政府、企业对版权保护,从未像现在这样地重视。由国家版权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持续近5个月,成效显著;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推出作品保管的新型版权服务业务,首创了新型高效的全线上版权服务模式;以全数字保护模式,第一时间为设计作品进行网上公证的设计版权服务网站系统“设计盾”推出;北京、广州等地陆续成立的知识产权法院等等,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正在利用行政、科技等手段,全方位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企业、个人也加大了对版权的保护力度,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打击盗版,维护合法权益。企业间的联合版权保护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出版企业有关版权的合作、保护正在深入。通过线上授权、联合开发等举措,发挥双方全方位资源优势,实现版权资源的全媒体运作。
链接:8月8日5版《腾讯互娱与上海出版行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多元合作版权开发》;8月15日14版《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打造常态化设计市场》;9月19日2版《国家版权局“剑网2014”行动再深入》;10月21日6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启动作品保管服务》
世界出版
实体书店逆袭
英国数字出版飞速发展的势头正趋于平缓,2013年英国电子书收入占比为20%,2014年仅增加3%,预计到2016年,也不超过26%。消费者重新发现了纸本书的魅力,回到实体书店观览选购。书店以其温馨舒适的环境以及经验丰富的店员服务,帮助读者发现图书,也拯救了大批的非重点书,而这正是亚马逊和超市的短板所在。
美国的数字红利也在变薄,因而纸本书与数字图书和谐共处。不少国家也都出现了纸本书销售止跌甚至上升的景象。这带动实体书店开始回暖。美国书商协会的统计显示,2014年该协会会员中独立书店的数量从2009年的1651家增至2094家。一方面是由于大型连锁书店关闭了不少店面,给独立书店留出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独立书店以丰富的作者签售、见面活动和服务吸引读者,与大打价格战的大型连锁书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英美为保护实体书店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美国设立了“光顾小店生意日”(SmallBusinessSaturday)、美国国家独立书店日,英国开展了“图书就是我的手提袋”(BooksAreMyBag)宣传活动以及独立书商周等活动,聚拢书店人气提高销售。
链接:9月30日12版《英国电子书市场趋于平稳消费者重新发现纸本魅力》、10月17日1版《实体书店唤起读者纸书阅读热情》
西蒙舒斯特、阿歇特与亚马逊达成分销协议
2014年10月,西蒙舒斯特与亚马逊签署新的分销协议,改变了后者过去推行的批发模式。在过去的批发模式下,亚马逊以电子书9.99美元的低定价垄断了美国90%的市场。新协议由出版社对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在内的商品定价,而且有效期长达几年。12月,阿歇特美国公司也与亚马逊握手言和,结束7个月纷争。麦克米伦随后也与亚马逊达成分销协议。
按照新分销协议,出版商将从调低电子书售价增加的收入中受益,而亚马逊可以获得约占总收入5%~7%的营销发展资金,对出版商的图书进行重点推介。其他零售商将不能对电子书打折,只有苹果公司将在未来3年时间保留对电子书打折的权力。之前苹果公司推行代销制对电子书实行12.99~14.99美元的零售价,依托其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抢占了市场份额,引起了亚马逊的不满。
苹果与出版商共谋电子书价格一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动摇了亚马逊在电子书市场的垄断地位,出版商重新掌握了图书定价权,在与亚马逊的商战中赢得了主动权。
链接:10月28日1版《西蒙舒斯特与亚马逊签署电子书代销协议》、12月16日1版《亚马逊与阿歇特在妥协让利中达成新协议》
传媒新媒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
11月19日~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这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全球互联网领军人物齐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就国际互联网治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新媒体、网络空间法治化、网络名人、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10多个分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议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发展和未来趋势。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8大板块、13个分论坛对各方发展议题的解读,以及国内外互联网大佬的论战和构想,始终贯穿一条主线:今后20年,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会改变和塑造所有产业。技术的创新,尤其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会形成一种新的力量,给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未来,银行、医院、教育、交通等关键领域都要被互联网化。
链接:11月28日21版《首届互联网大会促互联互通》
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多角度探寻数字化方向
11月11日~12日,由世界期刊联盟(FIPP)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在京召开。“数字化”成为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也概括了当下期刊业转型的所有方向和可能性,视频化、移动化、大数据、社交媒体、程序化广告、原生广告,几乎所有的创新举措均可以用“数字化”来包容。当大多数出版商沉浸于数字化转型的阵痛时,也有出版商意识到纸刊依然存在的优势。大会总结出四种数字化趋势:第一,视频将成为广告主要模式;第二,平台更趋数字化;第三,程序化广告受追捧;第四,电子商务孕育新机遇。
链接:11月14日13版《期刊媒体迎接4大机遇》
党报纷纷开通新闻客户端
7月22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新闻客户端“澎湃”引起关注。这款被誉为“一出生便风华正茂”的新闻APP之所以被热切关注,皆因为是党媒上海报业集团转型改革后的第一个新媒体拳头产品。2014年6月开始,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传统党媒便开始发力新闻客户端。国内最大的党媒机构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显露出拥抱移动互联网的积极心态。同时,中央高层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更是加快了党媒数字转型的节奏。
链接:7月25日37版《党媒启动新闻客户端战略》
印刷
按需印刷渐入佳境
从三五年前的少人问津,到如今不少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按需印刷在短版印刷增加、个性印刷需求涌现的今天,已成为众多传统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之一;出版企业对按需印刷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观望到现在的积极探索,找寻这一新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探求与传统出版结合的赢利可能,正在创新出一种全新的出版商业模式与生态圈。
网络技术的发展、O2O平台的搭建、“云印刷”模式为按需印刷找到了与网络融通的发展新路径,网络下单、线下配送,一站式服务快速满足短版、个性印刷需求。设备制造商也在运用科技的力量,已解决或正逐步解决按需印刷面临的盈亏平衡点、版权、质量、成本等多方面问题,为按需印刷的全面推进提供先决条件。
链接:8月22日21版《中图按需印刷服务体系将实现全球覆盖》、《海外按需出版成熟模式下的理性思考》,23版《天津长荣发力云印刷》;9月5日4版《2014中国按需出版论坛重构创新出版商业模式》;9月12日5版《技术发力破解按需出版版权困局》、6版《自出版平台打造按需出版新模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