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沙棋牌js6666(官方)app手机版下载


电子书包:离循环教材之路有多远

2012年12月01日

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国家而言,每年可节省一大笔开支,可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对老百姓而言,有孩子的家庭每年可节省一笔不算小的开支,还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与良好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助益。据报道,目前已有不少省市的中小学校开始实施教材循环使用,有的甚至已经实施了三四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似乎也不少。

教材循环使用存在三大难题

问题之一:教材真正循环使用难度大。

首先,各地中小学所使用教材的质量较为一般,一个学期下来,好多教材已基本破损,没法让下一年度的学生继续使用;其次,主课程的教材使用频率高,教材破损率相对也高,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同时学生也感到使用教材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不少学校是上课时把教材发给学生,上完课就收走教材),学习起来不是很方便,所以有些学校是副课程教材才循环使用,主课程教材没法循环使用;再次,卫生问题难解决,特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孩子用以前别的孩子用过的教材,家长颇为担心,如何消毒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问题之二:出版商和学校缺乏积极性。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中小学生的教材是政府埋单。政府集体采购,是政府行为,甚至是政治任务,政府从减少开支的角度出发自然要把教材的定价压得比较低,这样使得教材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很小,现在又要循环使用,每年教材的需求总量趋小,出版商就更没有多少钱可赚了,所以出版商积极性不高,暗地里或多或少是消极对待教材循环使用这件“大好事”。今年6月,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循环使用教材可适当提价,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出版商的积极性。但如何让出版商把教材做得质优价廉,以确保教材能经得住学生“折腾”,能真正循环使用,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落实。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材的循环使用投入额外的资金与精力,之所以说是“额外”,是因为以前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可以不用考虑这些问题的,比如要添置保管循环教材的图书馆或者仓储间,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放、收回、保管教材,各任课老师要教育、引导所带班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在书本上涂写、乱画,保持书本整洁,等等。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这些“额外”的投入与付出感到难以承受。

问题之三:家长缺乏积极性。

本来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件好事,家长是大力支持的。但因为执行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认识与程序,有些管理方法还在摸索中,可能有欠周全、欠妥当之处,当家长们看到学校不让孩子把教材带回家,不让孩子动笔在教材上写字,教材只有上课的时候才发到孩子们手上,其他时间都是躺在学校的储存室里,有些家长就不乐意了,认为这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没法预习、复习)。个别家长还有珍藏孩子用过的物品(自然包括教材)以留做孩子长大以后作纪念的习惯,这种爱好自然也没法满足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宝贝疙瘩,家长自然不愿意因为要节省一点钱反而误了孩子的学习,得不偿失的事情谁愿意去做?所以有些家长就不怎么支持教材循环使用了。

教材循环使用需要算细账

“地球人都知道”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件大好事。可好事情要完美实现,也并不容易,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阻力,有些是利益层面的,有些是管理层面的,还有一些是习惯层面的,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除国家的宏观政策外,各地教育部门需要有配套的执行细则,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循环使用顺利进行。

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要保证出版商、经销商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保证教材的质量足够好,学生能循环使用3年至5年;要保证教材的使用与管理科学、合理、有效,既方便学生学习又能做到真正循环使用。这些是需要我们算算细账的,比如政府增加的投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增加的管理费,是否低于教材循环使用所节省下来的费用。如果前者超过了后者,就需要反思,是否得不偿失;如果前者确实低于后者,但学生、家长、老师普遍感到了不方便与不妥当甚至不愿意,那也要反思,是否方法得当,是否人为增加了负担,是否确保了孩子的基本学习需求,等等。我们不能为循环而循环,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实效,形式大于内容。

从长远看,数字图书逐渐取代或者大部分取代纸质图书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纸质教材的循环使用到底能持续多久,这是我们不能不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现在与其在纸质教材的循环使用上踌躇、纠结、费力,不如在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上多下工夫,多作探索,另辟蹊径。我们可以一方面坚持纸质教材的循环使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为未来的教材转型与更新作准备。

电子书包是最好循环教材

笔者以为,电子书包的硬件——终端设备,不管是目前的PC电脑、iPad还是未来研制出的新式移动终端、学习终端,持续使用3年至5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有的甚至可以使用十几年;电子书包的软件——数字教材(数字内容),尽管存在着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的可能,但每套成熟的数字教材循环使用3年至5年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修订、完善,预计费用也不会很高;电子书包的平台——数字教材(数字内容)的免费或付费下载平台,学校教学时的课堂演示、展示平台,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互动平台,等等,这需要逐步建设,在探索中完善,一旦走上正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操作就十分便捷了。在不久的将来,电子书包的硬件、软件、平台成熟或者趋于成熟时,数字教材的循环使用就能水到渠成,也可避免目前所遇到的众多麻烦与费劲,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将是无比巨大的。

当然,使用、推广电子书包需要对老师、学生和家长作培训,相关费用也会比较高,但这类费用是阶段性支出,不会对社会造成短时间内的重大负担。也可以培养骨干力量,通过学习与自我学习来减少培训费、推广费。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每年对中小学教育有固定投入,甚至每年的投入会逐步加大。笔者以为,国家与其大面积投入相对落后的纸质教材的更新、完善与循环使用,不如下力气投入相对先进的电子书包的研制、更新与推广,未雨绸缪,早作谋划,以解决未来教材的循环使用问题。

现在,电子书包的研发、试点与推广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当然很复杂,但归根到底是各种利益的纠葛没有理清,导致互相掣肘的缘故。因为电子书包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大,巨大的利益吸引着很多部门和企业已经或将要进入这个领域,同时巨大的风险也让许多部门和企业踌躇不前,不敢贸然进入或深入。因此,国家需要有明确的政策引导,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与游戏规则,以鼓励和指导政府、企业、组织与个人合力推动电子书包的良性发展。现在电子书包是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总署三方联合来主导还是由某一个部门来主导,尚无定论,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与发展路径怎么确定也不清楚,这种大方向上的不甚明晰,导致整个行业多是自发式探索而非自觉式探索,于是出现了各自为政、重复研发、多方试点、资源浪费、聚焦困难、合作不顺等问题,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换一种思路或者尝试一些新思路。一方面,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以引导,用政策、法规甚至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和引导电子书包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作多方探索,过去硬件优先的研发、推广之路走得不顺畅,能不能改走软件优先的研发、推广之路?比如先研发小学低年级的数字教材,让老师们尝试使用电子白板来教学(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有成效),等数字教材的教学(数字化教学)比较成熟了,再试点让学生“人手一个”来学习使用电子书包。如果电子书包能真正做到让老师轻松教学、学生高效学习、家长快乐助学,电子书包的推广与普及就为时不远了。

无论是纸质教材的循环使用,还是数字教材(比如电子书包)的循环使用,只有把老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让参与各方均能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出效益、出成果,才能持之以恒。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11月28日5428期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