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点
回望,为了铭记;盘点,为了思考。
2012年,出版业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品味的事情。回望2012年,我们会发现有些大事、热点,折射这一年的进步与变化……这些关键词在2012年的出版界,是温度,是信念,是突破困难的力量,是中国出版业前行的动力。
品出版热点 看行业大势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新闻回放】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把十八大重要文件出版发行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党的十八大重要文件、文献、辅导读物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单行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本)、《十八大会议文件汇编》同步推出电子书,这也是党代会文件首次实现出版数字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时间争夺战中,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出版发行企业、印刷厂、新华书店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掀起十八大文件、文献、辅导读物出版发行新高潮。不仅如此,新闻出版界自身也掀起了一股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纷纷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组织员工畅谈学习体会,集中精力认真研读,围绕主题深入解读,发挥优势尽职尽责,再接再厉深化改革,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穿到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点评】 党的十八大重要文件、文献、辅导读物即时、准确、高质量的出版发行再次彰显了出版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十八大文件、文献、辅导读物出版、印刷、发行好,学习、宣讲、宣传好,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统一,也是出版发行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党的十八大文件、文献、辅导读物出版发行工作,是新闻出版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及时地把党的十八大文件、文献、辅导读物送到广大群众和读者的手中,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学习十八大精神需要是新闻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 农家书屋“全覆盖”
【新闻回放】 自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被确定为中央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以来,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截至今年8月,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提前3年实现覆盖全国行政村的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0多亿元、社会资金60多亿元,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
【点评】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培育新农民、新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短短几年时间里农家书屋工程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最初试点到提前完成的建设任务,这是全国新闻出版战线贯彻中央决策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成果,也是经过5年奋斗,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农民兄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农家书屋“全覆盖”也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奉上了一份贺礼。
关键词: 总署“一号文件”
【新闻回放】 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对出版传媒企业“十二五”末的走出去发展目标提出了量化标准,强调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龙头企业。并力争基本完成走出去国际布局。同时,优化新闻出版资源配置的10条“新政”成为《意见》的亮点。
【点评】 这是新闻出版业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进行全方位布局,这也是我国出台的首个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专门文件。出台的《意见》通过注重产业政策引导和梳理文件政策,让文化企业“有利可图”。《意见》充分表明了新闻出版全系统、全行业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是打造新闻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主题出版潮
【新闻回放】 2012年2月下旬,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出版界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工作,推出一批重点出版物选题。通知下发后得到了出版界的热烈响应。经过中宣部出版局、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协等相关部门27名专家学者一次次专题论证之后,迎接十八大重点选题100种被选出,其中图书选题80种,音像与电子选题20种。
【点评】 去年,随着一大批精品力作被相继推出。“主题出版达到十年来最高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如此评价。2012年年初,在各出版集团的出版规划中,主题出版成为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学雷锋主题出版……我国出版业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到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在主题出版上下足了工夫,唱响了主旋律,诠释了当今中国发生的喜人变化,营造出良好文化氛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关键词: 学术出版规范
【新闻回放】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术著作出版质量,9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对于出版单位如何加强规范学术著作出版,《通知》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还表明,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执行情况将作为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国家级优秀图书推荐、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申报与验收,以及出版单位年检、等级评估等工作的重要条件。
【点评】 “一个国家的出版要有门槛,如果我们把门槛放低,学术风气就会变坏。”这是一位老出版人、人民出版社重建后的第一任社长胡绳生前曾多次说过的一句话。学术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亦是实现文化强国理想的重要环节。学术出版单位作为学术成果出版、推广的平台,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目前学术著作出版现状的确不容乐观,用业内人士的话来形容就是“泥沙俱下”。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是提升学术界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术界和出版界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伦敦书展主宾国
【新闻回放】 为期3天的第41届伦敦国际书展4月16日在英国伦敦伯爵宫会展中心揭开帷幕。中国作为此次书展主宾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参展团阵容强大,出版单位181家,专业出版人士1000余名;中国主宾国展台面积达2019平方米,创伦敦书展历届主宾国展台面积之最。
【点评】 伦敦书展是中国继巴黎图书沙龙、莫斯科国际书展、首尔国际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希腊萨洛尼卡书展、埃及开罗书展之后,第七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书展。近年来在一些重要国际书展上,中国作为主宾国,为世界各国近距离观察和感知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也为中国出版业全面领略和借鉴世界出版物精品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并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出版贸易和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力推进了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
【新闻回放】 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成立以来,先后资助出版了一系列颇具规模的成果。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今年国家出版基金特举办了成果推介活动。在5月18日开幕的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国家出版基金成果展在新闻出版馆重点展位亮相,按照重大主题出版、国计民生专题、中外学术精品、民族文化积累四大类,共108个项目3000余册图书集体展示。7月18日~24日,国家出版基金成果展在香港书展成功举办,期间还举行了国家出版基金座谈会暨赠书活动。参展的87个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代表了中国出版业较高水平,受到了广大香港读者的普遍赞誉。
【点评】 作为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以来,规模从2008年的每年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亿元。5年来,中央财政共投入12亿元,通过4次专家集中评审,资助了900多个出版项目,目前已有300多个项目结出了硕果,在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主题出版方面,出版了一批如《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华民国史》等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在社会上有反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出版物。
关键词:教辅新政
【新闻回放】 2月底,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应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
【点评】 正当浮华盛宴变为无秩序、无规则追逐的目标时,新规则必将出现。自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到2012年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发改委、教育部和总署发布的《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即“教辅新政”,对教辅市场乱象实施治理和进一步规范。这些管理办法,从政府层面上做出的要求,针对教辅出版的治散治滥、打盗打非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引导教辅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扭转教辅出版发行的混乱局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正常的市场经济行为靠的是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品牌、优秀的服务,才能让使用者得到实惠和满意。
关键词:莫言获诺奖
【新闻回放】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莫言获诺奖后,也在出版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点评】 莫言获诺奖对于西方主流文学接受并认可21世纪的中国文学,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尤其是在欧美国家)的地位不断提高的见证。围绕着莫言,出现了作品抢购热、抢印出版热、版权争夺热等一系列“热”现象,这种“热”点燃了整个出版行业的热情,书店莫言作品宣告售罄,印厂日夜赶印,版权归属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各种“热”的背后带给出版界的应是更多的冷思考,即如何发掘更多的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作家及作品,积极推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出去,与世界主流文学进行交流与融合。莫言获诺奖很好地证明了“只有民族的、乡土的,才是世界的”。出版行业应在增强原创文学培养创作活力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