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电商公司中最早尝试“开放平台”的先行者,亚马逊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近日,亚马逊中国的第三方平台因出现盗版图书的身影,在书业内再掀波澜。
第三方平台商机诱惑难挡
不久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通过亚马逊中国的后台销售数据监控发现,原本日销量近千册的《看见》突然滑落至仅一两百册,该书的默认链接被更换为第三方商家。后经抽调第三方商家样书,贝贝特发现这些售价在6折以下的低价图书,存在用纸差、错别字、印图模糊等盗版痕迹。贝贝特随即进行了相关取证,并向亚马逊中国提出质疑。记者采访时贝贝特营销部主管孙瑞岑表示,广西师大社涉及此次风波的《看见》、《文学回忆录》,其第三方商家已经关闭。
几乎同时,有多家供货商相继曝出类似遭遇,译林出版社便是其中之一。该社负责网店业务的销售经理葛琳称,该社《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从畅销到突然降至一天两三本,引起了社里的注意,而亚马逊中国平台上所售的该书仅3折,绝非该社提供的图书,相信是盗版。在舆论的压力下,目前第三方平台低于进价的盗版图书几乎遁形,因而暂时缓解了矛盾,供应商的损失得到遏制。“然而,这是亚马逊中国或者第三方商家暂时性的回避风险,还是其第三方销售政策有了明确的改变,我们不得而知。”
记者就此联系到亚马逊中国,对方回应称,“针对此次出版社投诉的盗版图书事件,亚马逊专门的调查小组已加紧调查,致力于尽快给消费者和出版商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并强调“如果证实卖家出售盗版书,亚马逊会采取包括可能关闭卖家店铺在内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益”。至于是否有补偿措施,亚马逊中国表示“还没有收到详细的调查信息,暂无法透露”。
在国内的电商战场中,第三方平台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少人认为是B2C行业的大势所趋。5月就有消息称宝钢力推自家电商交易平台,意欲打造钢铁行业的亚马逊,第三方平台的潜力价值就此也可见一斑。从亚马逊中国到京东商城、当当网,电商巨头先后开始了发展第三方平台的战略规划。但第三方平台系统绝非简单地将商家的产品出售,还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去建立与完善零售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第三方平台的各项收费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当当网为例,在其平台开店的商家不仅要为每一笔订单支付1%~5%不等的“扣点”,每月还要上缴少则500元,多则1800元的“平台使用费”。对于较为成熟的商家,当当网的“保底收费”则相对实惠。如一个数码周边店铺的每月保底销售额达到15万元,则可固定扣款4500元,折合扣点率为3%,低于非保底收费一个百分点。不同于竞争对手京东商城和当当网,亚马逊中国选择的策略则是“零投入”政策——无加入费、无年费、无平台使用费,只根据商家成交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2013年,亚马逊首席财务官汤姆·斯库塔克在亚马逊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12年第四季度,第三方商家通过亚马逊销售的产品数量占到了亚马逊销售产品总数的1/3以上,第三方商家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40%,高于亚马逊整体增长。
一位电商业资深人士解释说,第三方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平台商品品类的丰富,增加用户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物流、配送服务的开放,有助于提升品牌商家的“触网”速度,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如亚马逊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运营的网站,加入亚马逊中国的第三方商家,未来也有机会建立面向全球的业务,从这点来说,亚马逊看上去像一个吸力强大的磁铁。
供货商能否参与卖家审核
对电商而言,更大规模、更多用户、更快回流资金的甜头背后,难免隐患四伏。早在2012年,就有出版机构对个别的第三方商家提出了销售盗版图书的质疑,此次盗版书风波,其实是第三方平台准人和监管缺位问题的一次放大。
以亚马逊中国的“开店资质”为例,其明确规定了三点:一是企业资质,即入驻亚马逊中国的商家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地区除外)注册的企业,且需要具备销售相应商品的资质;二是能够开具发票;三是具备全国配送能力。
葛琳对这样的“资质”表示质疑:“管理过于宽松”,甚至“不需要提供进货凭证,这样难以保证正品行货”。“是否对商家进行年检我们也不得而知,仅仅依靠消费者投诉甚至是出版社通过购买盗版图书进行取证然后才能进行投诉——这样的监管方式实在令人费解。”葛琳介绍说,“我社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亚马逊中国曾有约50个第三方商家进行销售,我们的合作书店如凤凰新华、新华文轩等有授权与合同,图书自然有所保证,但其他更多的不知名书店又提供了什么进货凭证?亚马逊中国又是如何审查的”?
对此,亚马逊中国回应称,“对第三方商家的审核,除了从前端开店步骤对卖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外,上线后也有多种系统监管和评估,以及内部自查、根据厂商和消费者反馈进行调查等具体措施。同时,定期举行卖家培训,进而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不便对外透露。”
其实,在准入与监管机制之外,电商的平台化转型还面临着自销与平台“左右互搏”的尴尬现实。据记者调查发现,拥有第三方平台的电商,其内部往往拥有两个团队——自身的销售团队与第三方平台团队,这也意味着两者直接的竞争关系。以此次风波为例,贝贝特正是从图书销售量异常下滑中,发现是第三方商家售价低于亚马逊中国的定价所致,这种低折扣的销售令许多出版社都产生了不满与质疑。因此,即便抛开盗版图书不说,在定价、营销上如何有效协调两个团队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乃至伤害供应商,同样值得电商深思。
当记者问到出版社对上述问题有哪些建议时,葛琳认为,“应当由出版社亲身参与到审查过程中——只有出版社才知道哪些第三方商家是否值得信赖。比如,一个第三方商家申请销售某种亚马逊中国在售、由出版商直接供货的图书,那么在第三方商家上架之前,应增加一个出版商确认审核环节。而且只有与出版社直接合作的第三方商家才有折扣优势,这也可以避免大量的第三方商家以可疑的低折扣销售。”葛琳也坦言,这种方式恐怕会受到电商与第三方商家的抵触。
针对亚马逊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监控,深化品牌合作商关系与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尽全力保障合作伙伴的权益”的表态,有业内人士建议说,在进货渠道、双方交易、终端市场等各个环节均不可忽视。电商平台应加大惩治力度,如发现售假即时严惩;出版商要密切监控,谨防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信用危机、品牌伤害,以致影响书业生态环境;读者也不要轻信价格过低的商品,购买后要索要相关票据。
(《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5月24日第1945期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