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5月,《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一年有余。而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的联合发声,被业内形象地称为“教辅新政”。一经发布使得民营书业整体士气受挫,对教辅细分市场影响更是空前。因为民营书业内有影响有规模的企业,多数都涉及教辅策划、营销。“教辅新政使整个产业发生了变化,对民营书业影响重大。”非工委主任任志鸿在教辅管理研讨会上说。
教辅新政掣肘民营书业
教辅新政公布以后,教辅授权在各地表现迥异。非工委副主任马晓峰表示,目前大社以人教社为主,基本上没有授权给民营,都是给当地的出版集团授权。不难得知,原本有心对教辅市场利好的政策,无意间损害到无数家从事教辅的民营书业。据非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霍小燕介绍,在陕西,人教社、北师大的同步教辅可以到陕西申请评议。看似打破仅当地出版社申请的惯例,实际操作中即使有了申请权也未必能名列公告类教辅目录。显然,新政之下一家独大与地方保护大有抬头之势。
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前提条件,使得四川成为众多教辅出版社与发行的必争之地。“教辅新政出台以来,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教辅评议挤进公告类教辅目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非工委副主任岳晓慧说。四川的特殊性在于省厅公告以后,各地市、州选用,接着县一级还要选用。这种层层筛选的压力除牵扯精力之外直接影响经营成本,而高昂的成本令民营书企喘不过气来。除了教辅新政掣肘民营书业外,当地某大型出版发行企业也是非常强势。比如说,教材发行资质困惑着四川民营书企与部分出版社。
“见过总发资质,见过批发资质,见过零售资质,唯独没见过教材发行资质。就确定教材发行资质来讲,首先是总发企业,其次通过教材招投标才能取得这个发行资质。但是在国家颁布的发行资质当中,好像没有教材发行资质,”为此,岳晓慧曾请示了新闻出版总署,并未得到明确的回复。“从以前的几百家(民营教辅书企)到现在剩下可以说非常少,这种情况大家也都非常着急。以前四川是两个批发市场,到现在可能两个批发市场都会关门。”面对四川民营书业的举步艰难岳晓慧无奈地说。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合法渠道维护权益
身为吉林省政协委员,又是非工委副主任的吴迪,在今年两会中联合十几家单位提交了一份有关打破教辅教材垄断的提案。吴迪说,“各地教辅图书几乎被国有垄断,这就是不正常,觉得我们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具有律师背景的非工委副主任单位益华鼎泰副总经理杨明书表示,从著作权的角度来讲,政府的核心是鼓励合法交易。比如(教辅)原来没有获得授权,现在需要获得授权,这就是合法权益,但不能限制合法权益。因为现在出版集团、发行集团也是企业,企业之间著作权的授权关系是民事行为。如果说以变相的行政许可来进行垄断或者相对的垄断,这是一种限制竞争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回想起当年做语文老师时的感受,杨明书对行政干预表示无奈。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就陷入应试与素质教育之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一个基本的达标标准,升学是一个选拔性的。基本标准的达成与升学选拔当然是两回事,所以我们的升学选拔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之间仍然是矛盾的,而高质量的教辅能够帮助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辅应该从质量入手。”非工委副主任单位中文在线教育公司副总经理李林说,“打破教材教辅的垄断,有利于教材质量和教辅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教育出版文化与出版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提高教材的质量;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使得教材教辅市场有个良好的发展形态,增强教材、教辅的区域适用性。
在维权方面,杨明书表示,第一,教材与教辅间授权行为,作为独立的民事行为、合法的交易,不能被变相的行政许可、行政行为来替代这种民事行为。第二,教辅本身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这两点从法律层面对民营教辅企业来说比较有利。“政府的导向是鼓励合法交易,鼓励创作。现在最大的问题,比如说国有出版社因为有垄断地位,所以在市场上消极作为、不创作,最后实际上是民营取得了市场。那么现在要通过行政干预而不是通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来取得市场,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抱团作战 共度难关
让岳晓慧不解的是,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得知她从事图书的第一反应是“你们做图书好赚钱”。隔行如隔山,普通消费者往往是通过媒体阅读新闻了解内幕。实际上,并非所有媒体都能客观全面地报道,此时将会把读者带入误区,甚至盲人摸象。殊不知图书有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而教辅从出货流通到分发给学生时,早已被教育系统内层层瓜分。简而言之,这也就是“高码低折”存在的根本性原因。利好的是《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文规定,“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然而,近一年来全国各地教辅发行方不但施压降低折扣,而且本学期课程近半上学期书款还没有结清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这也是给民营书业造成动能不足的诱因之一。
在第十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任志鸿与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讨论过“书价太贵”的话题。任志鸿说,“一年买教材、教辅,可能就是几斤鸡蛋钱、几斤猪肉钱?在这些(生活开销)方面不嫌贵,而一年可以用六个月的一套书是多少钱呢?估计在一百块左右,可能都嫌贵”。在教辅管理研讨会现场,借用培训市场费用高昂的现象,任志鸿再次发表看法,“有的培训几千元钱,买一套书几百块钱就贵了。本身图书是一个知识产品,现在是知识经济,为什么图书就不值钱呢?”非工委副主任单位经纶文化副总经理张伟更是一针见血地说,“实际上不在于价格高与低的问题,价格再低,一块钱的东西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行。”对于民营教辅杨明书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为什么民营教辅有这么大的成功?我们的筹码是教辅有市场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创新,有很多的创作,有很多心血在,而我们教辅的知识产权获得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为了改善民营书业的尴尬局面,身为四川书刊协会副会长的岳晓慧介绍,去年经常召开民营教辅的内部会议,商讨怎样来共度难关,怎样抱团作战,并在出版社和当地民营抱团作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表示,需要通过媒体发出正常的声音,纠正人们对图书行业的偏见、认识。“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攥紧拳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完全可以发出声音。”吴迪说,“假如一个省份的声音不足以引起重视,那么就需要各省民营教辅书企拧成一股绳。”因为,民营教辅企业需要争取公平、合法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业内人士观点不难得知,国有出版社或者具备国有血统的出版集团,不但就近坐拥政策的红利,更有的摆出一副既得利益者的姿态,依仗盘根错节的关系垄断市场。显而易见,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商业法则。在诸多领域,政府层面已经意识到民营的力量不可小觑,尤其在产品创新、工作效率方面。图书产业亦是如此。假如没有民营书业的崛起,在斗志和勤奋无法与民营相比较的国营出版,绝对擎不起出版强国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