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在线教育井喷之年”。据统计,每天新增加的在线教育公司多达 2.6家,仅在2013年前8个月,国内共有23家在线教育概念公司获得融资,融资金额从数十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不等。有人说,在线教育的大战已经打响。也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只是“看上去很美”,经历了早期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实则已陷入一个停滞期,这个停滞期表现在四个方面:用户数量未显著增长、技术更新缓慢、资本态度谨慎、口水多于干货。
在线教育这个话题之热,连国内最高端的财经节目之一CCTV《对话》也在近期做了一个专 题。在线教育的各方玩家中,出版业被认为是除了教育业外最熟悉教育的行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与各方的高调相比,出版业显得相对沉寂,事实究竟怎样?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出版业如何作为?现状如何?
记者以各大出版集团(股份公司)数字出版负责人为主要采访对象,就业内外普遍关心的七个问题分别进行了采访,以期读者对当前出版业在线教育发展现状产生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万 智(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朱卫国(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爱民(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范舒阳(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山西书海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姜占峰(人民交通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
1、在线教育处于停滞期吗?
万智:从内容生产商的角度来说,说教育信息化比在线教育更为合适。教育信息化包含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两个方面。民营资本进入课外教育的比较多。我认为冰山之上是在线教育;冰山之下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课外辅导只是皮上的毛。
今年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新闻出版业、教育行业投资的重点,资本市场对此反应非常激烈。我觉得,2014年后将是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发展阶段,2015年或者2016年很有可能实现赢利。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投入非常大,但是没有太大突破。从政策上来说,国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来抓,今年有了更加具体的动作,如把湖北、安徽作为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相信后续还会有一些政策。此外,目前风投机构在继影视和游戏后,把在线教育列为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方向,这都说明教育信息化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
朱卫国:在线教育市场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基本是在复制线下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而目前发达国家已把目光投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元素基础上的教育模式重构,它不是线下教育的简单替代,而是能提供线下教育无法完成的服务,这种颠覆性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刘爱民:同意。主要是互联网在线教育与课堂教育脱节,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几方共同参与度不够。
范舒阳:在线教育作为一个发展很多年的产业,经历了很多次起伏。目前的教育产业仍是“多国竞争”的局势。赢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内容付费、免费+增值服务、佣金分成和广告上,而这也是互联网在未来发展中赢利的主要途径。但基于这四种模式衍生出的商业模式却是多种多样,而且获利均在快速上升。所以说,行业的发展仍然是日新月异,创新应该不会停止。
姜占峰:不同意。个人认为互联网在线教育仍处于一种探索、蓄力阶段,在线教育市场仍在进行激烈的洗牌、重组过程中。
2、在线教育的类型(模式)?
万智:从用户的需求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二是课外,这是一个维度。第二个维度,从服务对象来划分有五类,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这五类人群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谈商业模式就离不开商业主体,做在线教育的有这样几类企业:一是设备制造商,如华为、富士康、小米等;二是软件服务商,开发体验式服务软件平台;三是内容提供商,主要是原来的出版单位以及零散分布在全国的教师作者;四是渠道商,包括三大运营商,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这四类企业目前从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出发,其模式是不太一样的,但都希望把自己的产业优势作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为此,他们想捆绑我们一起来做。比较来看,我认为O2O模式接地气,更适合中国国情,应当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方向。
朱卫国:以Coursera,Udacity和EdX为代表MOOC模式最具革命性,一门课程动辄数十万的学生,在线讨论交流,甚至对学员提供证书和工作推荐。教学视频和课件的免费已是大势所趋,新的模式是在大规模免费的自学服务外,提供差异化付费服务。大量的公开课和学员是在线教育领域变革的土壤,很多模式会从中滋生出来,同时也是对“贩卖教学视频”模式的致命打击。
刘爱民:主要有C2C和B2C模式。B2C模式教育线产品的质量更容易把控。出版业本身具把控内容的能力,因此,C2C比较适合出版业,能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
范舒阳:从赢利模式上来说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内容收费,即对提供的课程和资料收费,如学而思和新东方网校。二是付费增值服务,在线教育机构通过为学员提供考试报名、就业咨询等增值服务以收取费用,如Coursera为耶鲁大学学生提供学分认证。三是对进驻平台的教育机构收取佣金或分成,允许其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和资料,未来淘宝同学和YY教育等可能会采取此方式。四是依据定额、按业绩或按流量在网站上投放广告来收费。
内容付费和围绕内容的增值服务需要大量有价值的内容,出版业较大的一部分收入在教材教辅,所以前两种非常适合出版业发展。但针对在线教育,出版行业还有很多可行的发展模式,需要结合当下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形势,选择有益于扩大产业效益的类型来发展。
姜占峰:主要有满足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的网络课程,满足执业(职业)资格考试需求的在线题库,满足知识更新的网络公开课等。对出版业而言,前两者更适合。
3、出版业的先天优势?
万智:第一,教育信息化,关键词是教育,不是信息;第二,教育是根本,信息是手段,如何把教育信息“化”在一起,这是关键。由此引申出,第一,教育出版产业有60年的根基,除了教育行业,就是出版业最懂教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设备商、运营商花了10年的时间都没有实现效益上的发展。第二,出版业目前覆盖在教育行业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连带的社会关系,是其他利益主体所不具备的,如我们的教科书以及教辅,我们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几十年关系的积累,就是巨大的线下优势,这是其他行业竞争者所不具备的;第三,线下到线上的互动,O2O模式是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行业和出版业而言的确是挑战,但也是更大的机遇,体现在赢 利、创新模式上。
如果说纸质图书和教材是1.0阶段,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和产品是2.0阶段的话,我们可以在1.0阶段基础上大量挖掘产生1.5阶段的产品,比如说作业本加上二维码,就可以自动迁移到网上去,解决了入口问题。我们过去拥有的大量线下渠道、资源、产品、服务,是介入到互联网经济的入口,同时,1.5阶段产品可以非常平滑地照顾到目前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的习惯和付费方式。
发展教育信息化,不是狼来了,是机会来了。未来,数据会在我们这里、消费者在我们这 里,教育信息化是出版业不得不抓住,也是靠先天优势、有条件抓住的领域。
朱卫国:出版业动辄要打造某某在线教育平台,这或许是个误区。出版社的产品是出版物,服务于课程教学,因此其范畴比课程小,而课程又远小于平台,客观地说,传统出版社有内容策划编辑能力,而没有互联网理念、技术、营销方面的优势,有能力做平台的出版社极少。顺应发展趋势、了解平台的运作、理解互联网出版物的形态,生产新环境新需求下的新型出版物,这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刘爱民:出版企业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先天优势还是内容资源,可以以内容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数字内容平台,以学校、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与合作为配套服务。相比业外的在线教育公司,出版社除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外,还有一定的渠道优势,特别是教材类图书的出版社可以利用上述优势进行在线教育平台开发和经营。
范舒阳:就在线教育来说,出版行业具有先天的基础内容优势。注意是基础内容,而不是内容。出版业具有其他行业不具备的优质基础内容积淀,但有待二次开发。相比业外的在线教育公司,出版业还具有庞大的用户群和一定的品牌效益。
姜占峰:由于了解用户需求和拥有稳定的作者队伍,出版业发展在线教育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出版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在资金投入、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快速适应和满足用户需求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制约在线教育的因素?
万智:从社会层面来说,课堂比较冷,课外比较热;社会资本比较热,政府买单比较慢,两头差距容易造成教育信息化走偏。课堂为本,课外为辅,如果“辅”成了 “本”,是有社会风险的。作为出版集团的上市公司,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短期的考核和在线教育的长期投入是有矛盾的,从报表上看头几年肯定是亏损的,这会影响我们利润水平。投入后,相应地新的产业需要有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期权激励,在一个出版集团里面,各家利润不同,薪酬体系如何衡量?出版业内普遍缺乏对新经济的认识。我们做教育信息化最大的制约,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根本是体制机制问题,生产关系没有和市场接轨。
朱卫国:过重的学业压力,应试教育的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使在校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可以分给在线教育,也因此未能出现成熟的平台和渠道可以让出版社销售针对在校学生的数字教育产品。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反而能领先应用在线教育模式。
刘爱民:制约在线教育发展主要有三点:1.平台功能不够,功能上没有满足用户真正需求,提供区别与面授的教育服务。现在很多在线平台是课件点播模式,服务功能比较弱。2.用户学习习惯,大多数用户还是比较习惯面授形式。3.传统的教育从产业链有完整的利益链,在线教育的发展势必会对这些利益集团造成影响,所以,在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教育的抵制。
范舒阳: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线教育内容含金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在平台付费购买的内容,由于缺少针对内容的审核与监管,用户的良好体验很难保持下去。二是移动互联网让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成为日常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近一年内类似于单词类、解题类在线教育能迅速崛起,但当前很多在线教育仍处在课程长、互动性弱的程度,失去了竞争优势。三是在线教育平台流量成本较高,流量变现能力低。因为在线教育多需要视频和软件进行传授,视频传输需要更高效的网络传输,4G网络能够缓解一部分,但价格偏高仍是一种障碍。同 时,很多进入平台的用户较多以体验尝鲜为主,流量变现能力偏弱。
姜占峰:在线学习的阅读和消费习惯尚未有效形成;发展资金不足;网络带宽不足;无线流量资费较高等。
5、在线教育赢利了吗?
万智:我们目前有三家公司在做教育信息化——长江盘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博盛数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发展角度不一样,整体思路是整合外部资源,盘古公司整合的是整合国家数字教育控制中心的资源,主要做工程技术和销售;博盛公司整合的是省教育厅的资源,做教育社区、学生空间、教育政务系统等等;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资源。
研究院公司刚刚成立,另两家目前是投入期,预计博盛今年会赢利,湖北全省中小学学籍管理都在博盛平台上,理论上注册用户数有700万,按照区域和兴趣分成若干社区,用户消费习惯有相当的一致性。以班级为核心的社区,所有的政务系统都在这里发布,老师和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都在上面完成。通过博盛,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博盛也可以通过粘度推广产品,比如电子作业本、多多读书会、电子图书销售、多多手机等等。目前博盛做了许多1.5阶段的产品,效果非常好。
朱卫国:基础教育方面,目前以数字教材的开发为工作重点,处于投入阶段。学前教育方 面,我们和浙少社、贝因美合资在2013年成立了集贝数媒科技公司,今年会对这个领域进行探索。
刘爱民: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做在线教育发展,在完善一个云教育方案,希望能在2014年能够实施。
范舒阳:在发展在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对市场现状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调研和探讨,决定借助出版业自身的优势,对现在教育产品做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服务升级。
姜占峰:已经启动并准备投入千万元以上资金,建设和运营交通运输科技人才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课程等在线教育平台,相关项目正在建设中。
>6、困惑与难题?
万智:我们深刻地感到新经济在整个出版体系构架中是个另类,国有控股公司里的文化产权改革和期权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尝试在今年的公司改革中引入期权激励,把人和事业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切实吸引到优秀人才。我们会首先在数字板块和投资领域进行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在其他板块领域逐步推行。
朱卫国:对出版社来说,突出问题是产业配套环境不成熟,单独技术研发投入大。
刘爱民:数字资源短缺、数字出版资金投入大、赢利模式不清晰、数字出版人才资源短缺,数字版权等都是困难。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数字资源问题,仅依靠出版集团图书资源远远不 够,我们要开拓更多的原创作品资源,策划数字产品。
范舒阳:在线教育要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从线下转到线上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最难的就是对学习流程的再造,如何更高效的得到知识,如何学习的更加牢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姜占峰:困惑和难题来自于在线教育内容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见效期较长,缺乏专业的互联网运营人才等。急需解决的瓶颈就是引导和培养用户尽快形成有效的在线学习和消费习惯。
7、发展目标和规划?>
万智:第一,我们希望成为教育数字内容资源提供商和整合商,依托长江传媒原有教育资 源,吸纳大量网上优质资源,整合省内教育部门的专家和工作者,形成新的更适合教育信息化呈现方式的资源,这是一个动态整合的过程。第二,我们必须成为教育数字内容资源的营运主体。第三,我们必须成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大数据的挖掘和服务商,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未来的方向。
刘爱民:教材教辅一直是重庆出版集团一块重要资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打造一个具有超强互动性、服务性的云教育平台。
范舒阳:下一步计划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周边产业合作,针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发力,与线下培训机构相结合,发展学生在线上的优质素质教育平台,实现O2O素质教育的创新。
姜占峰:利用3年时间,逐步建设以交通科技人才数字化学习平台为核心,以航海知识服务平台、机动车驾驶培训网络课程和公路桥梁教学服务平台等为子平台,满足不同行业人群知识学习、继续教育、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需求,实现向国内领先的交通在线教育服务商的转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4月15日)